新近出版的《画外话·冯骥才卷》中,有一幅名为《期待》的作品。画面中心是沐在金色夕照中的两扇半开半掩的柴门。画的意境恰如画题所示:那疏篱扎成的柴门半敞着,像是正静静地期待着一位不知何等样子的人儿的到来。
欣赏这幅画,使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位青年画家的一幅同样是以门为对象的作品:在朴素的黑白画面上,只简洁地画着一扇门。那门同样是半开半掩着。所不同的是,在那门缝的中间,有一个孩子的剪影。那孩子手扶着门儿,侧身而立,却看不出他是要进去,还是刚出来……
当时读那幅画的时候,在微醺的感觉中,我曾随手写下了如下的句子:
门,对于我们是一种诱惑,又是一种逃避——在门里呆久了的人,总想出去;在门外呆久了的人,又想进去。
出门,是逃避庸常而寻求激情;进门,是迷途知返,是重新找回生活的平静。
人人都知道:平平淡淡才是真。可是,谁个不希望生活的长河中,能经常闪现出几朵亮丽的浪花呢?
所以,永无休止地出门、进门,便构成了人生的全部内容。
一位哲人说:门里也是门外,门外也是门里。所以,出门便是进门,而进门亦即出门。
所以,门应该是半开半掩的。
半开半掩的门具有永久的魅惑力。
看来,我的感觉是对的:半开半掩的门,才具有永久的魅力。我那位画家朋友作品中的门可证,冯骥才先生这幅《期待》中的门亦可证。
然而,如果让我们的目光,穿过半开半掩的门望出去,一个作家、艺术家还应该看到什么呢?那里还有将坠未坠的露珠、敛翅欲飞的苍鹰、含苞欲放的花朵、半青半红的果实,和蒙娜丽莎的微笑……只有那接近成熟而尚未成熟,接近成功而尚未成功,接近顶点而尚未达顶点的事物,才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,才具有永恒的魅力。
成功的艺术是如此,成功的人生同样如此。
因为,人生即艺术,艺术即人生。